一岁宝宝剧烈哭闹、呕吐,肠套叠又作妖?我院儿外科专家快速“解套”!
2025-03-20 来源:周口市中心医院


大家都玩过俄罗斯套娃吗?

一个套一个,

层层嵌套很奇妙

可要是肠子也这样“套娃”

一节钻进另一节

那就麻烦大了!

这就是医学上的肠套叠

  1岁大的小明突然开始频繁呕吐,大便像果酱一样稀,精神萎靡。同为医护人员的小明妈妈见状首先考虑到孩子出现了“肠套叠”。立刻带着孩子来到了我院就诊,张主任对小明查体后发现右上腹有一个腊肠样的包块,彩超结果显示:上腹部存在“同心圆征”,被诊断为肠套叠。张主任对小明情况进行评估,决定采用无创安全的:“彩超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术”。这是我院首次开展这项技术。

  杨医生告知小明妈妈“超声引导下水灌肠复位”的治疗方案,并详细介绍了它和传统复位技术的优缺点。小明妈妈听后非常惊喜“本来还担心孩子小,x线辐射大,这个水压灌肠复位完全避免了,实在是太好了!”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是指在彩超实时检测下将温生理盐水灌入肠道,利用水压对肠套叠部分复位,通过超声全程动态监测复位情况。

与传统方法相比水压灌肠复位的优点

1、安全

B超下低压水压灌肠,患儿避免暴露于X光下,可避免辐射对身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潜在损害,降低了因辐射导致的远期不良影响,如致癌、致畸等风险。超声引导下可精准控制灌肠液的量和压力,减少了因压力过高导致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一次性使用无菌包装,杜绝交叉感染。

2、便捷

灌肠压力可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参数化控制;主动加压灌肠,缩短操作时间,治疗过程10-20分钟,减轻患儿痛苦。

3、温度适宜的无菌生理盐水在患儿肠道内不会引起患儿不适或对患儿造成伤害。温盐水还有利于冲刷肠道炎性介质,减少复位后发热。

4、肠腔内灌注生理盐水要比灌注空气更有利于超声医生观察对比胃肠彩超影像,复位成功率更高。

5.已纳入国家医保,费用可报销,减轻家庭经济压力。

肠套叠定义: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病因:

1.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肠道蠕动节律紊乱有关,如饮食改变、病毒感染等,导致一段肠管进入另一段肠管。  

2.  继发性肠套叠:常见于成人,多由肠道器质性病变引起,如肠息肉、肿瘤、梅克尔憩室等,这些病变可牵引肠管导致肠套叠。

  临床表现:

1.  腹痛:为主要症状,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阵发性腹痛,患儿常哭闹不安、屈腿、面色苍白,疼痛间歇期可安静或入睡,反复发作。

2.呕吐:腹痛后不久即可出现,早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含胆汁,甚至吐出粪便样物。

3.血便:典型表现为果酱样大便,多在发病后6-12小时出现,是由于肠管缺血、黏膜损伤出血与肠黏液混合所致。 

4.腹部肿块:多数患儿可在右上腹触及腊肠样肿块,表面光滑,可活动,有压痛。

肠套叠常用的治疗方案

1、非手术治疗

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有:彩超引导下盐水加压灌肠,高压钡剂灌肠、空气灌肠、非透视下空气灌肠、非透视下电控结肠、注气纤维结肠镜注气加压灌等。

我院现采用两种非手术治疗方案:传统的为空气灌肠复位、水压灌肠复位为目前最新技术。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微创手术和小切口手术。手术治疗的指征为:

(1)肠套叠经空气加压灌肠等非手术复位未成功者。

(2)发病超过48小时,临床疑有肠坏死者。

(3)复发性肠套叠,尤其发生于儿童者。

家长要怎样预防肠道叠呢?

1.平时要注意科学喂养,不要过饥过饱、随意更换食品,添加辅助食品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各种诱发肠蠕动紊乱的因素。

2.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腹泻,尤其是秋季腹泻,家长应高度警惕此病的发生。

3.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各种容易诱发肠蠕动紊乱的不良因素。

4.如果一个健康的婴幼儿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大便带血,精神不振时,应想到是否有可能会得肠套叠,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5.要警惕出现临床上三个主要症状:腹痛、呕吐和果酱般血便,一旦出现需立即送医院治疗。

就诊导向

小儿外科门诊

儿科门诊七诊室

小儿外科住院部

1号楼9楼西小儿外科

咨询电话

0394-8208197

作者/黄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