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这名字听起来有点陌生,可它还有个浪漫又带着点神秘色彩的别名——“蝴蝶病”。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很多患者脸上会出现像蝴蝶形状的红斑,从鼻梁向两边脸颊展开。但可别被这名字骗了,它可不是简单的皮肤病,而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像一个隐藏在身体里的“破坏者”,悄无声息地攻击全身各个器官和系统。
一、免疫系统“叛变”
我们的免疫系统本来是身体的“忠诚卫士”,专门识别和消灭外来的病菌、病毒。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却像是被“策反”了,开始把自身的组织和器官当成敌人,发动攻击。就好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突然调转枪口,对准自己人,结果导致身体各个部位出现炎症和损伤。
二、症状多样,难以捉摸
皮肤症状:除了标志性的蝶形红斑,患者皮肤还可能出现盘状红斑、黏膜红斑、光过敏等。有的患者晒太阳后,皮肤会发红、瘙痒,甚至起疹子。
关节肌肉症状:超过90%的患者会有关节疼痛,常累及手指、手腕、膝盖等关节,疼痛程度不一,有时像被小针轻轻扎,有时又像被大锤猛击。部分患者还会感到肌肉无力,爬楼梯、提重物都变得很吃力。
肾脏受累:约50%以上的患者会发展为狼疮性肾炎。肾脏就像身体的“过滤器”,一旦被狼疮攻击,“过滤”功能就会受损,出现蛋白尿、血尿、水肿等症状。严重时,肾脏功能逐渐衰退,甚至需要透析来维持生命。
血液系统异常:患者可能出现贫血,总是感到头晕、乏力,脸色苍白;白细胞减少,抵抗力下降,容易被各种病菌“盯上”,三天两头感冒、发烧;血小板减少,皮肤轻轻一碰就会出现瘀点、瘀斑,刷牙时牙龈也容易出血。
神经系统症状:有的患者会出现头痛,那种疼痛仿佛脑袋里有个小恶魔在捣乱;还有的会出现抑郁、焦虑、失眠等精神症状,情绪像坐过山车一样不稳定;更严重的可能会引发癫痫,突然倒地、抽搐。
三、是什么引发了这场“内乱”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那么你携带相关遗传基因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发病风险也相对更高。不过别担心,遗传因素只是个“导火索”,不是说一定会发病。
激素水平: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尤其是在生育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而雌激素就像是免疫系统的“催化剂”,可能会让免疫系统过度活跃,从而引发疾病。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下,皮肤细胞会受到损伤,免疫系统就会被激活,试图“修复”损伤,结果一不小心就“用力过猛”,引发自身免疫反应。此外,某些药物、化学物质、病毒感染等也可能成为诱发因素。
四、早发现、早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复杂多样,容易被误诊、漏诊。如果你出现了上述多种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等自身抗体检测,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就能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器官损伤。
五、长期管理,与病“和平共处”
虽然目前还无法完全根治系统性红斑狼疮,但通过规范的治疗和科学的自我管理,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糖皮质激素就像一把“强力消炎药”,能迅速减轻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剂则像给免疫系统“踩刹车”,让它不要过度活跃。但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
自我管理:避免阳光直射,外出时穿长袖、戴帽子、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优质蛋白,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被疾病吓倒。
系统性红斑狼疮虽然是个难缠的“敌人”,但只要我们了解它、重视它,积极配合治疗,就能与它“和平共处”,过上有质量的生活。
(风湿免疫科:孙李娜)
人民路院区: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人民路东段26号
文昌路院区:河南省周口市文昌路与峨嵋山路交叉口
患者咨询:0394-96669 门诊热线:0394-8269105
急诊中心:0394-8269120
新生儿接诊电话:0394-8520878